• “慢就业”,能?不能?
  • 日期 : 2020-07-03    

    “慢就业”,能?不能?

    原创 特约作者 铭明    国聘 
     
    今年对于广大求职者来说,是非常特殊的一年。即使没有新冠疫情,史上最大规模的874万毕业生,也将迎来最难就业季。除了求职者数量庞大以外,今年的企业受到了断崖式冲击,大量产品滞销,大批服务业倒闭,用人单位提供岗位急剧下降。
     
    在这样大环境下,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“慢就业”。“慢就业”顾名思义是高校毕业生不急于求职就业,在家陪父母、休整一段时间在做打算、选择继续深造等一类就业方式。
     
    那么,慢就业,到底是能?还是不能?
     
    “慢就业”者有那几种类型呢?  
     
    无奈型:
    暂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,感觉“高不成,低不就”
    拖延型:
    逃避求职压力,求职意愿不强或干脆放弃寻找
    等待型:
    希望能够理性寻找发展方向,不愿意在没有找到方向前被具体工作束缚
    自主型:
    选择自由职业或准备自己创业等灵活就业方式
    二战型:
    准备要考研、考公务员等
     
    投票:
     
     哪些类型不要选择慢就业? 
     
    建议“拖延型”的慢就业求职者应调整心态,积极就业,“无奈型、等待型”的慢就业应尽快做好职业规划,主动探索和提升技能,尽量缩短这一进程,给自己一个合理的期限来缓冲。
     
      “慢就业”也许会带来哪些弊端  
     
     1. 错过了“校招”这一绝佳的找工作机会  
    第一:校招进入好公司的机会更多,比如,每年的银行招聘、国企招聘、大厂招聘,很多岗位都是针对应届生的,应届生的选择面会更广,而对于参加社招,应届生就没有这么多选择面了。
    第二:公司对校招的应聘者要求相对低一些,因为毕业生普遍没工作经验,这时候更看重的是你的综合能力、主动性和可塑性,但是社招应聘,就要要求有工作经验或者工作能力的考察了。错过了校招,在后期的求职中不仅要面对着面试官“为什么有空白经历?”的质疑,同时,求职难度会加大,将在社招中与有正式工作经验的人竞争。
    第三:校招基本都是属于正式招聘,进入的人,可以直接转为正式人员,有些重视人才培养的公司,对于应届生有系统的培养计划,为的就是让刚出校门的学生们更快的适应公司文化、氛围以及工作。
     
     2.脱离了社会,增加对就业的恐惧感  
    社会就是江河湖海。作为一个必须要学会游泳的青年人,迟早都是要跳进去的,因为我们需要在社会这片江河湖海中锻炼求生的技能,同时不断奋力向前。然而,社会在持续发展,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,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,站在比赛的同一起跑线的应届生,出发的越晚,离目标就越远,差距也就显而易见。
    宅在家中一两年后,面对着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,感受到自己逐渐弱化的社交能力,更不敢想象面试官的冷眼和质疑…对于就业的恐惧心理会不会再增加几分呢?
     
     3. 积累矛盾,增加家庭负担  
     对于一些条件并不优越的家庭来说,“慢就业”会多多少少为家庭带来一些经济负担。但真正的负担是家有“待业青年”的焦虑、不安的精神压力。久而久之,会产生矛盾,造成家庭生活上的不和谐。
     
     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“慢就业”? 
     
     有清晰目标和合理的未来规划,慢就业≠不就业 
    一些毕业生选择“慢就业”往往是为了实现更高的理想目标,是自己理性、主动的选择。这类“慢就业”毕业生主要包括选择“二战”升学(升本、考博、考研)及“二战”职业资格考试(公务员、事业编、司法考试、会计注册师等) 而暂时选择不就业的毕业生,希望通过进一步学习,丰富阅历,提升能力,以达到更高的就业目标。
     
     
     有丰富的目标选择,对职业发展有自己独特的想法 
    随着社会的发展,新型职业不断涌现,从产业结构和就业形势的变迁来看,信息、互联网、网络直播等新业态发展迅速,为毕业生提供更多自由职业的选择:支教、游学、创业、网络信息服务、自由职业等。这使得一些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,有一些毕业生,他们有较强的自主意识、创新意识,相比岗位的薪酬、稳定与否,他们更在意个人兴趣与发展前景,希望寻找自我价值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。
     
     怎样缩短“慢就业”时间? 
     
     快速做好定位,积极行动  
    学生群体容易形成效仿,只要身边的同学没就业,就有“安全感”。殊不知,已经先人一步进入职场的同学,就已经与尚未就业的同学开始拉大差距,这种差距只会越拉越大。因此,还是需要赶紧行动起来,集中精力做好职业规划,快速探索未来工作中自己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。我们可以因为一些原因短暂“慢就业”,但是那只是为自己尽快辨明下一步前行方向做准备。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后,唯有不断行动才能让我们目标一一实现。
     
      向身边人寻求就业指导帮助  
    当我们处在迷茫期时,可以向自己的老师、已毕业的学长学姐、亲戚朋友寻求就业指导的帮助,也可以咨询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相关人士,与其自己摸不清头绪,不如多多听听“过来人”的意见,在沟通的过程中其实也是自我梳理的过程,可以帮助自己了解自身的职业特质、内在驱动力、了解真实工作世界的状况。
     
      持续关注招聘信息,拓宽就业途径 
    充分利用求职公众号、国聘等招聘平台资源,持续关注新增的招聘信息,及时投递简历,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。通过参加招聘会,寻求老师、家人的推荐等方式,拓宽就业途径。
     
      提升求职经验  
    可以运用网络资源多多学习职场大咖分享的求职技巧,但更要抱着不怕失败的心态,尽可能多的参加笔试面试,只有通过多实践才能使自己的求职技巧得到最大的提升,同时也促使自己合理定位,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。
     
      适度降低预期  
    很多毕业生对未来工作有着很多的理想与期待,这是很好的,但好工作不能靠想象,得在实践中认识,同时要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、自身能力等方面进行权衡,切勿“眼高手低”。哪怕是一个不那么如意的工作,也能带来一个积极的“副作用”,那就是丰富阅历、增益己所不能。称心如意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职业探索,在实践中寻找,骑驴也能找到马,找工作也得试错。